无形资产属于资产类科目,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更新时间:2025-09-26 13:37:04 查看全文>>
无形资产属于资产类科目,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更新时间:2025-09-26 13:37:04 查看全文>>
无形资产加计扣除是否属于暂时性差异,需根据具体处理方式区分。
1.费用化加计扣除(研究阶段支出)
研发费用直接加计扣除,该差异在汇算清缴时一次性完成,未来不会转回,属于永久性差异。
2.资本化加计扣除(开发阶段形成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按税法规定加计摊销(如按175%或200%),会计上仍按100%摊销,差异随摊销逐步转回,属于暂时性差异。但根据会计准则,此类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
更多相关知识请点击:
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怎么算
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计算方法因取得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主要的计算方式。
1.外购无形资产
入账价值包含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如增值税、注册费)及直接归属的支出(如律师费、测试费)。若购买价款延期支付且具有融资性质,需按现值入账,差额计入未确认融资费用。
2.自行研发无形资产
仅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可计入入账价值,包括研发材料、人工成本及试验费用等。研究阶段支出需费用化处理。
3.其他取得方式
(1)投资者投入:按合同/协议约定价值或评估价值入账.
无形资产摊销的起始时间规定如下。
当月增加的无形资产,当月开始摊销;当月减少的无形资产,当月不再摊销。
这一规定与固定资产折旧有所不同(固定资产当月增加次月折旧,当月减少当月仍折旧),主要是因为无形资产的核算通常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进行,计算当月摊销额相对便捷,且无形资产一般取得后即可直接使用,无需像固定资产那样经历安装、磨合等过程。
常见误区
1.错误认知:将购入或评估时间等同于使用时间,实际应以资产是否具备使用条件为准。
2.易混淆点: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的起始时间规则相反,需特别注意。
更多相关知识请点击: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其核心特征包括无实物形态、可辨认性及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根据会计准则和实务分类,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专利权:国家专利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发明创造专利申请人对其发明创造在法定期限内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包括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
2.非专利技术:也称专有技术,是指不为外界所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采用的、不享有法律保护的、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各种技术和诀窍。
3.商标权:企业专门在某类指定的商品或产品上使用特定的名称或图的权利。
4.著作权:制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依法享有的特殊权利。
5.特许权:又称经营特许权、专营权,指企业在某一地区经营或销售某种特定商品的权利,或是一家企业接受另一家企业使用其商标、商号、技术秘密等的权利。
6.土地使用权:国家准许某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对国有土地享有开发、利用、经营的权利。
无形资产的类型从广义来看,包括货币资金、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因为它们没有物质实体,而是表现为某种法定权利或技术。无形资产是指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更多相关知识请点击:
无形资产的特点是什么?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无形资产的特征:
1、 不具有实物形态。
2、具有可辨认性。
3、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更多相关知识请点击:
无形资产摊销方法:
应摊销金额:是指无形资产的成本扣除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还应扣除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应摊销金额=成本-残值-减值准备。
更多相关知识请点击:
无形资产盘盈是指单位清查出的无账面记载或反映的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盘盈,根据无形资产盘点表、盘盈情况说明、经济鉴证证明、盘盈价值确定依据(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类似资产的购买合同、发票或自行开发资料)等进行认定。难以确认价值的,委托中介机构评估确定。
最新知识问答
名师讲解无形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