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串通和欺诈怎么区别
精选回答
东奥注册会计师
2025-04-16 02:23:49

恶(e)意串通(tong)和欺(qi)诈是两种(zhong)不同的法律行为(wei),他们的区别有:
一.定义
恶意串通:指的(de)是双方(fang)当事人(ren)在明知或应(ying)知其行为会损害国家、集体(ti)或第三人(ren)利(li)益(yi)的(de)情(qing)况下,相互勾结实施某(mou)种(zhong)(zhong)行为。这种(zhong)(zhong)行为通常(chang)具有损害他(ta)人(ren)合法权(quan)益(yi)的(de)恶意,并且双方(fang)之(zhi)间存在通谋。
欺(qi)诈(zha):则是一方当事(shi)人通过(guo)(guo)隐瞒事(shi)实、捏造真相或诱导等方式,使对方当事(shi)人产生错(cuo)误认识,并基(ji)于(yu)该错(cuo)误认识作出不利(li)于(yu)自己的行为(wei)。欺(qi)诈(zha)行为(wei)主要发(fa)生在民(min)事(shi)活动(dong)中,其核心在于(yu)通过(guo)(guo)不正当手段获取非法利(li)益。
二.构成要件
恶意串通:
双(shuang)方(fang)当(dang)事(shi)人(ren)均具有损害(hai)他人(ren)利(li)益的恶意(yi)。
存在事先(xian)的通谋,即双方共同策划并实施(shi)损(sun)害行(xing)为。
行(xing)为实际(ji)上导(dao)致了(le)他人合法权益的损(sun)害。
欺诈:
一方当事人有(you)意实施欺诈行为(wei)。
另(ling)一(yi)方当事人因欺(qi)诈行为而产生错误认识。
受欺诈方基于错(cuo)误认识作出不真(zhen)实的意思表示。
欺诈行为具有不正当性和非法性。
三.法律后果
恶(e)(e)意(yi)串通:根(gen)据《中(zhong)华人(ren)民共和(he)国民法(fa)典(dian)》第一(yi)(yi)百五十四(si)条,恶(e)(e)意(yi)串通损害他人(ren)合法(fa)权益的(de)民事法(fa)律(lv)行(xing)为(wei)无(wu)效。这(zhei)意(yi)味着,一(yi)(yi)旦恶(e)(e)意(yi)串通行(xing)为(wei)被(bei)认定,该行(xing)为(wei)自(zi)始(shi)不具有法(fa)律(lv)效力,双方当事人(ren)可能(neng)面临民事赔偿责(ze)任甚至(zhi)行(xing)政责(ze)任。
欺(qi)诈(zha):欺(qi)诈(zha)行(xing)为的法律后果因具体情(qing)况而异(yi)。在(zai)民事领域,受欺(qi)诈(zha)方有权请求撤销因欺(qi)诈(zha)而订立(li)的合同(tong)或要(yao)求赔偿损失。如果欺(qi)诈(zha)行(xing)为构成犯罪(zui)(如诈(zha)骗罪(zui)),则行(xing)为人还将承担(dan)刑事责任。
四.主观故意与目的
恶意串通(tong)(tong):双方(fang)当(dang)事(shi)人(ren)在主(zhu)观上均(jun)存在损害他人(ren)利益的(de)故意,并以(yi)此(ci)为目(mu)的(de)实施串通(tong)(tong)行(xing)为。他们(men)的(de)目(mu)的(de)是共(gong)同(tong)的(de),即(ji)希(xi)望通(tong)(tong)过串通(tong)(tong)行(xing)为获(huo)得某种非法利益。
欺诈:欺诈方(fang)在(zai)主观上(shang)存在(zai)欺骗对方(fang)的(de)故意,目的(de)是通过(guo)欺诈手段获取对方(fang)的(de)财物或利益。而(er)(er)受欺诈方(fang)在(zai)主观上(shang)并无(wu)损害(hai)对方(fang)利益的(de)故意,其(qi)是基于错误认识而(er)(er)作出(chu)不(bu)真实(shi)的(de)意思表示。
更多知识请点击:
了解更多会计考试资讯、知识点,可以点击查看东奥注会经济法频道。
免(mian)费试听 全部>>
-
注(zhu)会
存货期末计量和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2025《会计》轻(qing)1·基础细讲班
免(mian)费
已有2500人学习 -
注会
外(wai)购(gou)固定资产
2025《会(hui)计》轻(qing)1·基础细讲(jiang)班
免费(fei)
已有2500人学习 -
注会
房地产转换(huan)的会计处理
2025《会计》轻1·基(ji)础细讲班(ban)
免费
已有2500人学习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755号